×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专业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 2010-07-28 |   访问次数:8 次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和创新精神。具有电子电气线路分析、工程识图制图、数控编程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液压气动设备调试、PLC应用开发、数控系统维修、微机控制系统调试维护等专业技能知识。适应机电设备设计、安装调试等相应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

从社会需求和实际工作岗位划分来看,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即:高级管理人才和初、中级技术人才。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层次定位应该以初、中级技术人才为主,兼顾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1.知识要求

1)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文化其它科技文化知识。

2)了解机电类人才必备的基本理论、相关知识体系结构。

3)掌握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建基本知识与技术,包括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设备和软硬件的维护与更新技术。

4)掌握计算机常用操作的运用及实施网络管理。

5)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信息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和维护。

6)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程序设计。

7)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能力。

8)了解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维护。

2.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6)具有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制造、管理、销售和初步设计、改造的能力。

7)具有实际工程需要的计划、总结、报告、说明书、论文、合同、公文等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及计算机文字、表格、图形处理能力。

8)具有辨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形成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具有热爱祖国、爱同学同事、爱家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2)道德素质: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3)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身心素质:掌握并爱好一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军事知识。

(2)职业素质

1)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探索改革精神:尽量培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

4)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全日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四、人才培养模式

(一)入学及毕业教育

入学及毕业教育是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的重要前提。本专业新生入学时需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需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并结合专业特点做出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常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的考核由学生管理部门协助军训人员共同实施,参加军事训练并经过考试合格。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见附表1。

(四)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部分。专业基本技能指机电一体相关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包括资料收集信息检索、电子电气线路分析、工程识图制图、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数控编程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液压气动设备调试、PLC应用开发、数控系统维修、微机控制系统调试维护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课程、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操作的方式展开。

(五)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公益活动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以由学院团委组织安排。专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学校或系部组织的社会性公益劳动。公益活动的考核由团委实施,参加公益活动并经过素质拓展认证,可取得相应学分,未进行素质拓展认证或未参加公益劳动不计学分。

(六)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进行实际项目如:电子电气线路分析、工程识图制图、电气控制线路安装、数控编程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液压气动设备调试、PLC应用开发,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布置,第六学期末完成设计和答辩工作。

五、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经验的养成,培养学生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运用于工作的能力,利用感性认识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 实践教学安排表

     

学 期 分 配(周)

(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课 程 综 合 实 训

电工技术实习

28

1

1

         

1

电子技术实习

28

1

 

1

       

1

钳工实习

56

2

 

2

       

2

金工实习

28

1

   

1

     

1

电气控制(电工中级考证)

84

3

   

3

     

3

单片机技术

28

1

   

1

     

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考证)

56

2

     

2

   

2

合      计

308

11

1

3

5

2

   

11

 

(二)本专业学生应获取的基本职业资格证书为: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合格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其他可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

制图员资格证;

数控车床中级证;

数控铣床中级证;

中级电工资格证。

(三)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如个人兴趣特长等,于第六学期选择到各单位进行的业务实习或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学院、系就业指导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实习渠道,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实习机会,为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努力。毕业实习为二至三个月,以实习单位加盖公章的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六、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学时分配

项        目

学 时 数

百 分 比

理 论

学 时

分 配

公共基础课

578

32.3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

1214

67.7

 

合   计

1792

 

54.2

实 践

学 时

分 配

实验、实习与上机

884

58.4

 

工厂、企业、实训基地实践

628

41.6

 

合   计

1512

 

45.8

总   学    时

3304

   

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1.19 :1

注:实践教学含军训80学时,岗位职业素质培训80学时。

七、毕业条件

具有学籍的学生,德、智、体合格。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经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或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合格,准予毕业。

两种证书结构要求如下(任一组证书结构均可):

1、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证书 + 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 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证书 + 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 专业综合技能测试成绩合格单。

八、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一)工程制图/CAD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形体表达及轴测图,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和焊接图,管路图,AutoCAD二维与三维绘图,CAXA电子图板等。全书符合我国颁布的最新《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及与制图相关的其它国家标准。

(二)C/C++

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C语言和其他高级语言的共同特点及C语言程序结构特点;基本数据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字符串型)及运算符和表达式、与流程控制的三种基本程序结构(顺序、选择、循环)相关的语句和程序设计方法、数组的使用及程序设计方法、指针的使用及程序设计方法、函数的定义、调用及程序设计特点、定义、使用及程序设计方法;文件处理及程序设计方法;位运算的概念等。

(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从具体网络实例着手,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掌握流行的网络系统windowsNT/98/2000的安装,使用,维护及组建网络的方法;同时熟悉网络系统Novell Netware, Linux的特点及最新的网络技术。通过学习可胜任一般网络工程方案设计,网络维护及简单网络数据库的开发。

(四)电工/电子线路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电源电路、基本通信电路、传感器与信号调整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器、构成电子系统的工程问题等。

(五)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Intel80X86微处理器组成的PC系列微机为对象,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基本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存储器系统,中断系统,DMA系统,1/10接口基础及典型接口芯片的使用,总线系统和显示器子系统。

(六)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机构(摩擦与润滑、平面机构、凸轮机构、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等)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设计方法、应用场合及选择和通用零件在一般工作条件下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使用要求、设计原理与选用的方法等。

(七)机械制造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铸造,锻造,机械零件毛坯的选择,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机械零件表面加工,公差与配合,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等。

(八)机床概论(周4学时)

本课程是专业的必修课。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掌握典型的机械传动和控制数控机床运动的插补原理及刀具补偿运算。

(九)电气控制与PLC(周4学时)

主要内容:PLC的原理、指令系统和编程技术,使学生掌握用PLC构成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方法,以电气控制电路为中心,以控制元器件的结构原理为基础,常见的典型控制电路为实例,介绍电气控制功能的实现,控制电路的构成,一般设计,分析方法和故障查找方法。

(十)数控原理与编程(周4学时)

主要内容:主要讲述数控机床基本知识,数控程序编制中的工艺分析,数控程序编制中的数学处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程序的编制,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编程等。介绍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等数控加工工艺、程序编制及编程实例。

(十一)计算机控制技术(周4学时)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典型的应用形式;掌握输入输出接口与过程通道的结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连续化、离散化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与了解常规与复杂控制规律。了解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技术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程实现,为今后所从事的工业计算机的应用打下基础。

(十二)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 2000(周4学时)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 2000》是将《数据库原理》与《SQL语言》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的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SQL Server 2000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十三)计算机网络基础(周4学时)

本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Windows2000 server组网操作知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技术,使学生将网络理论、技术、应用融为一体,是一门结合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

(十四)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周4学时)

主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原理、设计方法和编程开发。具体内容是:嵌入式系统概述、ARM及其编程模型、ARM指令集、嵌入式程序设计、laC/OS-II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最小系统设计、部件工作原理与开发实例、基于laC/OS—II的程序设计、ARM嵌入式开发工具以及ARM9处理器等。

(十五)智能控制系统集成(周6学时)

本课程从工程应用的角度,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来实现智能控制功能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有关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Matlab仿真实现方法等等。使学生在掌握现有控制理论的条件下,了解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进一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Matlab仿真实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附:

表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欢迎光临本站!×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