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的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智能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电子仪器设备和家用电器生产、维修、车间技术管理、电子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计算机的检测与维修和计算机组网工程,获得电子技术专业工程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能从事简单控制装置的安装与调试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
要求本专业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系统的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智能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电子技术专业工程师的工程技术人才,并能从事简单控制装置的安装与调试的专门人才。
1、知识要求
(1)具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文化及其它科技文化知识。
(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硬、软件及其应用和知识,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3)具有正确识别、选用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工具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工艺,具有简单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知识和技能。
2、能力要求
(1)具有用手工和计算机绘制及制作电路板的技能。
(2)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
(3)具有电子产品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
(4)具有应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和管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6)电子企业管理及市场营销。
3、素质要求
(1)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具有热爱祖国、爱同学同事、爱家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践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2)道德素质: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3)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身心素质:掌握并爱好一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目的,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军事知识。
(2)职业素质
1)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探索改革精神:尽量培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
4)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全日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四、人才培养模式
(一)入学及毕业教育
入学及毕业教育是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的重要前提。本专业新生入学时需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需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并结合专业特点做出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常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的考核由学生管理部门协助军训人员共同实施,参加军事训练并经过考核合格。(军事训练与理论教学为两周)
(三)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技能指正确识别、选用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工具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工艺,具有简单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能。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职业技能比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以及业务拓展实习来增加职业技能。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专业单独进行职业技能的考核。
(四)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由学院团委负责组织,由专业教师进行选题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以三周为宜,学生应根据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采访笔记,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评分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记入学生档案。
(五)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公益活动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以由学院团委组织安排。专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学校或系部组织的社会性公益劳动。公益活动的考核由团委实施,参加公益活动并经过素质拓展认证。
(六)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进行实际项目如:电子元器件的设计、生产,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和维修,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布置,在第六学期末完成设计和答辩工作。
五、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际操作经验的养成,培养学生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运用于工作的能力,利用感性认识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80学时)、各课程实验、上机练习、专业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岗位职业素质培训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主要实践教学安排表

(二)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应获取的基本职业资格证书为: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
其他可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
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
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OSTA);
电工技术中级证书。
(三)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如个人兴趣特长等,于第六学期选择到各单位进行的业务实习或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实习渠道,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实习机会,为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努力。毕业实习为二至三个月,以实习单位加盖公章的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六、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学时分配
|
项 目 |
学 时 数 |
百 分 比 |
||
|
理 论 学 时 分 配 |
公共基础课 |
578 |
31.9 |
|
|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选修课) |
1236 |
68.1 |
||
|
合 计 |
1814 |
52.4 |
||
|
实 践 学 时 分 配 |
实验、实习、实训 |
1092 |
66.2 |
|
|
工厂企业实际操作 |
560 |
33.8 |
||
|
合 计 |
1650 |
47.6 |
||
|
总 学 时 |
3464 |
|||
|
理论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
1.10 :1 |
|||
注:实践教学含军训80学时,岗位职业素质培训80学时。
七、毕业条件
(一)本专业学生应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
(二)取得相应证书或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合格(以下两种情况均可):
1、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 + 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 + 一种专业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 + 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 + 专业综合技能测试成绩合格单。
八、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一)模拟电子线路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和外特性;理解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振荡器、集成运算放大器、集成功率放大器、稳压电源等工作原理。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计算方法,根据电路中的电位或波形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及故障部位。能够设计简单的功能完整的电子电路,并且能够对一些小型实用电子线路等进行安装、调试和电路板的制作。
(二)数字电路
了解数制与码制;掌握门电路、触发器、存储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能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出符合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并且能够对一些小型实用电子线路等进行安装、调试和电路板的制作。
(三)电子线路CAD
了解软件的基本组成和各种工作界面,熟悉各种编辑器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掌握原理图的设计、编辑、检测和原理图库制作,掌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和PCB库制作,会生成各种报表;了解电路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电路设计的操作步骤,能独立进行一般的电路设计。
(四)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五)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SQL Server 2000这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数据库系统的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开阔思维、掌握数据获取、组织、分析、管理和开发的知识,获得数据库应用开发的能力。
(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讲授单片机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指令系统、中断系统、定时器及串行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单片机的并行接口芯片、串行接口芯片,打印机接口、显示器接口、键盘接口、A/D、D/A接口等内容。通过教学、实验、实习,要求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技巧。
(七)PLC控制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选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知识,为从事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的应用和研究奠定基础。
(八)高频电子线路
《高频电子线路》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下步学习《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打下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小信号选频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震荡器,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内容。
(九)信号与系统
使学生建立起信号及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频域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滤波、调制与抽样、模拟与数字滤波器、反馈系统、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十)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本课程使学生理解电视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了解色度学基本知识;了解电视信号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掌握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路的功能;掌握彩色电视机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彩色电视机主要元器件、电路和整机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具备测试彩色电视机元器件、单元电路和整机性能指标的初步能力;能读懂典型彩色电视机的整机线路图;能通过对故障现象和检测数据的分析判断故障部位,能说明产生故障现象的原因;了解彩色电视机的有关新技术。
(十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本课程讲解传感器的分类、基本性能参数、传感器电子电路的组成与要求、新型传感器的开发方向、单片机在测控装置中的作用及组成;熟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磁敏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并能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查表选型;掌握几种常用物理量(如长度、速度、压力、温度、磁场等)的测量方法,会分析典型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十二)电子测量技术
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测量实践中所遇到的电子学量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主要内容有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数据处理、示波测试和测量技术、频率与时间的测量技术、电压测量技术、扫描测量技术、电子测量的自动化等。
(十三)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复用、复接和传输的基本理念,语音信号数字化过程,数字信号的复用、互接技术传输。准同步复用PDH技术,同步复用SDH技术,PCM设备。
实验内容:脉幅调制与解调、PCM编译码、PCM时分复用、帧同步、数字基带信号分析、AMI码、 HDB3编译码、提取同步码。
附:表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返回列表


